新葡的京官网 马鞍山技师学院:
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开拓创新谋发展,锐意进取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葡的京官网 马鞍山技师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锻造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蓝图鼓舞人心。”下一步,全院师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我市全力争做“三高地、两先锋”,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奋力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本质的特征。十年来,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了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思政工作责任体系。机械工程系和管理工程系先后获批成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机械工程系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城市领域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省级示范库。
机械工程系党总支积极打造党建品牌——“佳山夜话”。截至目前,已举办“佳山夜话”微课堂22期,参加学生1000多人次。线上建立“佳山夜话”微信群,发布好人好事1200余条,使微课堂成为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向上向善的有效载体。一位2018级的毕业生离校后仍关注着“佳山夜话”微课堂,他说:“每天下班后,看到微信群里这些正能量的信息和视频,带给我不一样的见识。”
学院紧密对接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初步构建起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编制、人才培养实施和就业创业的协同联动机制。“十三五”期间,学院新增护理、药学、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程造价、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着力推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5个专业群建设,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匹配度不断提高。
学院以各类技能大赛为抓手,着力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在无线电调试、机电一体化、数控铣、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动漫制作、烹饪等赛项中,学院师生共获国家级竞赛奖32项、省级竞赛奖334项,其中在“烹饪”“平面设计”“增材制造”“CAD机械设计”“3D数字游戏艺术”等赛项获全省第一名,烘焙、平面设计、3D数字游戏艺术等赛项选手还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2021年,我院王梓璇同学代表安徽省在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世赛选拔项目3D数字游戏艺术赛项,获得全国第10名的好成绩,顺利晋级国家集训队,取得了学院在世赛方面的历史性突破,同时也创造了我市在世赛全国选拔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今年8月,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由管理工程系20级烹饪专业李修贤、许诺、朱娇男、李华伟等4名学生组成的安徽省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一众好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国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坚持校企合作、聚焦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学院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基础,主动加强与本地企业对接,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初步形成。2021年,学院获批为省第二批校企合作示范学校;上海晓庄信息技术公司、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和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校企合作单位先后获批为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深化产教融合。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先后举办 “海天班”“科达班”“泰尔重工班”“恒久特材班”“福臻科技模具班”“金鹰班”等冠名班,按照冠名班、学徒制模式,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的技能人才。2020年以来,学院还先后与60余家企业合作开展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共招收了4200余名企业新型学徒,全部纳入非全日制学籍系统,为企业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聚焦省市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新产业,面向在校学生、企业新录用员工、新生代农民工、退捕渔民、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人群,广泛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技能等级认定工种达到41个,年均完成各类培训及技能等级认定超过10000人次。 “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职业培训22926人,技能鉴定(等级认定)39558人次,创业培训11080人。
坚持多元办学,推进开放办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重视各类学制教育招生。为适应职教招生新形势,学院立足我市、面向全省,并辐射广东、江苏等省份,建立了招生工作新机制,探索“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适应性+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努力稳定和扩大全日制办学规模。分类考试、普通高考、五年一贯制、“3+2”、扩招、春招,建立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招生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成才通道。“十三五”期间,累计招录中高职新生17111人,目前在籍学生1.3万余人(高职7736人、技工教育5720人)。
强化继续教育功能。2019年4月,马鞍山电大从市委党校剥离正式并入学院。2020年,电大搬入新址办学。2022年电大更名为马鞍山开放大学。转隶并入以来,学院重视推进电大“创优提质”,扎实开展高职扩招培养、开放教育、远程教育、市民终身教育等教学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国家开放大学分部办学评估。去年以来,学院突出开放教育、远程教育办学特点,制定试行《网络教育部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量计算办法》,推进落实人员待遇一致性,促进深度融合,提高整合效益,保障了电大事业继续发展。目前各类继续教育学生5000余人。
学院加强区域合作办学。先后设立和县校区、博望校区、郑蒲港新区教学点。与马鞍山工业学校、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铜陵理工学校等中职学校开展“3+2”合作办学,每年为学院输送了稳定生源,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发挥开放大学办学优势,开放教育以及与皖医、南大、北师大、哈工大等高校合作开展的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留马就业创业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方位开展各类就业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挥省级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夏晓新职业指导大师”作用,以夏晓新为主持人,以学院就业及心理工作人员、辅导员为主体,以用人单位职能、业务部门专家、优秀校友、优秀朋辈为支撑,服务于学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决策选择、求职技巧、基层就业、创新创业等多元需求。在该大师工作室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已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 同时,每年在就业季开展“就业服务月”活动,邀请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专家和本地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进校开展就业辅导讲座,组织应届毕业生、新生前往市各园区开展“进园入企看发展、促就业”活动,让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行业发展动态、用人标准和留马实习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增强留马实习和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优先举办本地企业招聘会。2018年以来,学院先后邀请近700家企业进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近16000个符合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近3000人次。健全多层次就业帮扶体系。对困难毕业生安排“一对一”帮扶,通过就业技能培训、专场招聘、就业创业心理辅导、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等手段,实行“送指导、送信息、送岗位、送心理疏导、送资金”等全方位帮扶,鼓励困难毕业生就近留马就业。2021年6月举办“双困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邀请了16家本地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700个,争取全省求职补贴40余万元,发放求职路费补贴近2万元,实现双困毕业生就业率100%。
为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建成市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对毕业年度学生开展SYB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等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每年对优秀的创业学生予以奖励,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师生们在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中年均获奖10项左右,其中,荣获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二等奖、首届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七届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多项好成绩。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
近年来, 学院集聚各类要素,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指导平台。共指导42支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基地,成功孵化出“叁点壹四VI设计”“梦马建构类玩具”“ 乐宁”“空山茗”“果维空间”“易智家”等6个创业项目。成立于2019年5月的梦马智建团队是一支倡导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的创新创业团队。创始人分别来自于幼教、电商、会计、机械制造等专业,他们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利用各自相关的幼儿教育团队、增材制造技术团队、校企合作平台等资源进行玩教具产品研发,学院为其提供了相应的创业孵化指导、产品研发和加工等支持。让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化为经济效益,也为地方经济发展留下一个个人才。
唯思变创新者强,唯砥砺奋进者胜。未来,新葡的京官网 马鞍山技师学院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着力提升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全力做好学生本地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提升内涵建设,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围绕争做“三高地、两先锋”目标要求,提供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为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奋力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贡献力量。
